原則一社交貨幣(Social Currency)
簡單說,人們希望自己在朋友眼中“時尚,前瞻,有內涵,有趣”,我們做的內容要能迎合人們向身邊朋友炫耀身份的需要,構建出他們渴望的形象。讓受眾愿意跟我們站在一起。
正如前面所說,人們希望自己在朋友眼中是“時尚,前瞻,有內涵,有趣”的,所以當你在朋友圈中分享這篇文章后,你的朋友會因為看到這篇文章把你和一個充滿文藝色彩、并對最新技術潮流充滿興趣的前衛人士掛鉤,高大上的感覺瞬間爆棚。
原則二誘因(Triggers)
設計一種在特定的環境下能夠激活顧客內心的產品與思想線索,將我們要傳播的產品或思想與這個場景做關聯。這樣,一旦人們在某個環境下碰到這個流行的線索,就會聯想到我們的產品和思想,而偉大的思想一定會引起偉大的傳播。
案例解析
寫到這里時,首先在腦海中浮現的就是邏輯思維,相信各位對其每天早上雷打不動的一段60秒語音印象非常深刻。平時我們更多的看到是圖文推送或文字形式的內容,羅胖這種形式在創新性上還是加分的。
最重要的是邏輯思維在每天早上通過這段語音激活了其與用戶的關聯性,讓用戶每到早上就會想到羅胖今天的語音發了嗎?今天他要說點什么呢?
原則三情緒(Emotions)
有些情緒事件會增加人們的分享欲望, 有些情緒事件卻會破壞人們的分享欲望。所以我們需要從中選擇那些能激勵人們積極共享的情緒事件進行傳播。不過,有些時候,即使是消極的情緒也能夠點燃人們的內心之火,為我們所用。
原則四公共性(Pubilc)
人們只要沒有看到相關的事物,是不會輕易模仿的,更不可能讓這些事物變得流行。所以,我們需要設計一些具備公共應用性的產品和內容,我們更需要包裝一些產品和原創思想,制造一種行為滲透力和影響力。
這種充滿趣味,又簡單易操作的東西往往會成為大眾關注的對象,并迅速向外傳播。
原則五實用價值(Practical Value)
人與人之間本來就有相互幫助的傾向,只要我們的產品或思想能夠給他們節省時間或者錢財,幫助他們個人提升,他們就會大力幫助我們傳播。為此,我們應該首先搞清楚什么東西會讓我的目標受眾覺得更有營養,更優質,更值得信賴,運用我們的知識和專業思想,解用戶之需。
原則六故事(Stories)
人們天生喜歡聽故事,我們該用什么故事和敘述邏輯去表達我們的思想呢?人們不僅會分享信息,可能更容易分享其中的相關故事。我們需要用傳奇的故事,用來注入我們的產品和思想。